首页 |
|
刘志强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农产品电商产业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进行了办理,现结合我局职能和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深入实施“电商增效工程”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加快推动农村电商和商贸流通精准脱贫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一是先后制定出台了《兰州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兰州本地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兰州市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兰州市电商人才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了思路、重点及措施。对发展潜力大,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电商企业和项目予以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引导,发挥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聚焦电商发展。二是加强交流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县区电商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干赴陇南等地区考察学习好做法和好经验,指导县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是扩大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电商扶贫相关政策、优势农产品、典型企业,动员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营造发展电子商务浓厚的氛围,增强各级各部门、龙头企业、农村创业人员发展电商的信心和决心。
(二)完善物流配送,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引导农村物流市场体系化整合,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农村物流快递业务。支持“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在农村扩容布点,与偏远乡村开展快递合作业务,建设连锁直营点、加盟点、代办点,发展面向乡村的快递物流,逐步延伸到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各村委会。积极支持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自营物流,建立灵活多样、方便快捷、双向流通的物流渠道和途径,乐村淘、农迈特等电商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解决乡村自建电商服务点和村民的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努力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高效联动,目前,各类快递企业在乡镇自建网点覆盖率达80%。同时,利用农村现有“万村千乡农家店”、供销社网点等商业资源,拓宽农村电商覆盖率,促进农产品、特色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模式的形成,实现村民生活的便利快捷,解决“买难卖难”问题。
(三)加强电子商务培训,提供人才支撑
高度重视电商人才培训工作,市、县、乡、电商协会、龙头企业多渠道开展电商人才培养培训,搭建了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企业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县区商务主管部门依托县区电商协会、县级电商运营中心,多形式、多渠道在乡村电商专干、电商企业中开展集中培训、巡回培训,积极为乡级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电商企业培养业务人员,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也积极向村干部、周边村民宣讲电商知识和代购、代销、代缴业务知识。截至目前,培训农村电商应用人员共计1698人,有效的缓解了农村电商用人需求。
(四)产品溯源入手,打造农产品电商经营标准化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质量标准、产品认证、追溯监控三位一体的农产品经营标准化体系,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构建“企业+基地+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现龙头企业产、储、供、销一体化,统一收购储存、分拣、加工、下单、配送以及售后服务一条龙。2016年,我局与浙江甲骨文二维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兰州市农产品电商经营标准化体系的框架协议,逐步在苦水玫瑰、兰州百合、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中推广建设农产品经营标准化体系,目前,永登县品控溯源体系整体建设已完成并平稳运行,溯源管理系统已建设完成,对已入溯的28家企业开通了溯源管理操作系统账户,投放溯源标识170万枚,多媒体触摸屏溯源查询展示应用一体机的查验程序和硬件已安装调试完毕,物联网溯源大数据展示系统也已安装完成,品控服务已顺利实施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滞后
农村本身地广人稀、分布零散、货物难以集散,无论是工业品下乡还是农产品上行,都需要物流体系做支撑。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网购普及率相对较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再加上农村相对分散,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过高。“最后一公里”难题成为摆在快递下乡、电商下沉之前的一大难点。
(二)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我市农村普遍人多地少,农业产出低,产业化水平低,小农经济突出,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经济建设、电商发展都需要年轻力壮、有一定知识的人去推动建设。农村电商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人难引”“人难留”是我市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三)农产品上行困难
目前,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化程度低,缺少标准化产品,网上交易能力较弱。我市电商农产品网上叫得响的品牌数量很少,影响了本地特色产品网上销售的认可度。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前端种、养殖环节没有形成“来源可追溯、安全有保障”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以质量标准和商品编码为基础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缺位,产品从种养殖、加工、销售、售后服务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信息无法查询和共享,消费者对产品来源无法追溯,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购买,直接影响着我市电商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和品牌价值的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努力方向
(一)完善乡村电商网络物流体系
补齐农村网络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仓储配送体系,改善农村电商的生态体系,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加快乡村电商物流市场化、体系化整合,探索优势互补、分级转达的乡村物流配送模式,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乡村设立物流转运站,县域分拨,乡村分级转达配送,提高网货配送效率。积极整合人才、网货、物流、营销等各方面资源,从产供销全产业链建设发力,联通生产商、销售商、服务商的产业流程,优化产品包装、贮藏、运输,形成电商发展的完整链条,构建全市区域的网货供应平台和物流服务体系。
(二)继续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
市、县、乡龙头企业多渠道开展电商人才培养培训,搭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对基层政府、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农村电商创业青年和农村消费者开展不同层级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我们于去年制定下发了《兰州市电商人才培训实施方案》,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电商人才万人培养计划,计划到2020年全市培养2万余名电商实用人才,其中农村12000人,基本解决兰州市电商产业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加快建立农产品经营标准化体系
积极落实关于“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生产优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促进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会同相关县区和质监、农业等职能部门,制定完善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规格和标准,推广建立质量标准、产品认证、追溯监控三位一体的农产品经营标准化体系,构建“企业+基地+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现统一收购储存、分拣、加工、下单、配送以及售后服务一条龙。永登县品控溯源体系整体建设已完成并平稳运行,溯源管理系统已建设完成,届时我们将召开全市电商农产品经营标准化体系建设现场观摩会,将建设经验向七里河、榆中、皋兰等县区进行推广和复制,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解决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好农村电商和商贸流通精准脱贫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农村电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以上答复,不妥之处请指正。
联系单位:兰州市商务局 联系电话:8772701
兰州市商务局
2018年9月11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